朝会。
龙涎香在殿内飘荡,朝堂百官依照紫朱之色依次列定。
诸臣脸上都洋溢着喜色,在涉及具体利益分配之前,横山之战都是举国同庆的大喜事。
官家赵祯依旧是那苍老虚弱的样子,只是此时也坐得笔挺。
他心中有莫名的期待,若是能在他在位时把西夏灭了————那他在史书上,评价定然能更上一层楼。
不过,他也知道复灭西夏不可能一蹴而就,还需要朝廷诸公商议。
议事伊始,鸿胪寺卿便出班奏报:“陛下,西夏遣使至边境,递交国书,指责我朝擅启边衅,欺压臣属,要求我朝退出横山,归还俘酋,恢复榷场,言语颇为桀骜。”
西夏名义上还是大周的臣国。
当然,这只是说得好听,大周每年还得给西夏送钱。
鸿胪寺卿的话一出,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冷哼与斥责之声。
大周目前的臣子,其实尚且没有完全丧失与敌国征战的气性。
他们打心底里瞧不起毫无诗书礼义的蛮族。
只是各方权衡之下,才选择与夏国和辽国议和,并非真的怕了这些塞外蛮族。
阁老韩章率先出列,言辞犀利:“陛下,西夏元昊僭号称帝,早已非我臣属,何来欺压一说?”
“横山本乃汉家故土,我王师收复失地,名正言顺!西夏战败求和,竟敢如此狂悖,实乃自取其辱!”
韩章一直以来对西夏的态度都是主战,打得西夏肯在谈判桌上求和。
如今遇到西夏如此不要脸的举动,自然立马出言反驳。
枢密使张浚亦沉声道:“韩相所言极是。没藏狼山乃我战俘,岂有归还之理?至于榷场,乃我朝恩赐,如今西夏悖逆,自当断绝!此番使者前来,非为求和,实为试探我朝底线。”
“臣以为,当严词驳斥其无理要求,令其知晓,欲求和,当先奉表称臣,割地纳贡!”
张浚同样是主战派,不过他比较激进。
他在陕西经略时主张任用猛将,不惜一切代价将西夏灭国。
只是如今做了朝廷首辅,这才温和了些。
其他群臣纷纷附和,意见空前统一。
败军之将,何以言勇。
大周此刻正携大胜之威,岂容西夏颠倒黑白。
最终,赵祯从善如流,下旨严词驳斥西夏国书,并令边境严加戒备,姿态极为强硬。
处理完西夏使臣之事,话题自然转向横山之后的方略。
有年轻气盛的御史出于激愤,出班奏请:“陛下,横山已复,兵威正盛,何不乘胜追击,一举拿下洪、龙二州,彻底扫清西夏门户?”
此议引得部分将领目光闪铄,显然意动。
大多都是些靠着军功升上来的新锐年轻武将们。
如英国公和宁远侯这类开国勋贵反而没有任何动作,只是站在超品官员的串行内一言不发。
然而,不等武将发言,户部尚书方辰却一脸苦瓜相地出列,高声道:“陛下,不可!万不可再轻言战事矣!”
他捧着笏板,声音带着显而易见的焦虑:“去岁陕西用兵,虽获大胜,然粮草转运,民夫征发,赏赐军士,已耗国库泰半。”
“今横山新附,亟需移民实边,修筑堡寨,安抚蕃部,处处皆需钱粮。”
“若再兴大军,深入敌境,钱粮何出?民力何堪?臣恳请陛下,当以巩固横山防务、与民休息为第一要务!”
如果说如今大周哪位紫袍大员天天一脸苦瓜相,那莫非户部尚书方成莫属了o
大周每年收上来的赋税是很多,尽管领土不如前唐,但赋税这一方面却能碾压前朝。
但是大周富的从来不是朝廷,是士人商贾,朝廷财政每年都入不敷出,这还是创建在当今官家无比勤俭的基础之上的。
这番话说得极为现实,如同冷水泼在赵祯身上。
龙椅上的赵祯闻言,兴奋之色也渐渐收敛,露出了沉思之态。
他深知户部尚书所言非虚,大周冗兵冗费,国库并不宽裕。
有时候,户部甚至敢拖欠他内库的钱。
话虽如此,赵祯还是忍不住将目光看向了百官之首,他亲手提拔的首辅张浚。
张浚对西夏的态度,其实一直符合他的心思。
这也是提拔张浚从边疆进入枢密院的原因之一。
他是对臣下仁慈,但不代表他对西夏也同样仁慈,这群蛮子敢在他在位期间建国称制,简直是把他的脸皮踩在地上。
张浚张了张嘴,叹息一声,还是缓缓说道:“陛下,户部之忧,乃老成谋国之言。横山东西四百馀里,地势险要,若能妥善经营,已成天然屏障。”
“当务之急,是消化此战果,令其成为我朝永固之疆域。洪、龙二州,可待国用丰盈,时机成熟时再图之。”
“此时贸然进取,若有不慎,恐损此来之不易之大胜成果。”
张浚心中亦是无可奈何。
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。
他做了首辅以来,才发觉如今的大周简直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。
怪道范相冒着得罪无数人的代价也要改革。
大周冗兵冗官已经到了拖累整个国家机器运转的程度。
可他又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。
特别是冗兵,若是一味将一些兵痞清除军队,换来的只会是更乱的大周。
见张浚都这样说,赵祯只能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,有些失了继续朝会的兴趣:“张卿、户部之言甚善。横山之事,暂以固守经营为主。兵部、枢密院当会同陕西诸路,妥善规划横山防务,务使其固若金汤。”
紧接着,吏部尚书与枢密副使联名出班,呈上厚厚的叙功文书,开始奏报对横山之战有功将士的封赏方案。
首功自然是李瑜。
赵祯将目光投向李瑜,见李瑜毫无骄矜之色,对李瑜愈发满意。
在他心里,李瑜简直是上天赐予他的一个得力之臣。
当官以来,屡屡为他这个做皇帝的分忧。
只可惜他已经步入了晚年,李瑜这个猛将儒将恐怕只能留给下一任皇帝了。
只是,也不知道枢密院会给这位得力的臣子什么赏赐,恐怕,此次也应该再进一步了吧?
是成为一路边帅?亦或者在禁中更进一步?